為進一步推動學校教學科研工作,6月10日下午,學校特邀職業教育專家🧇、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郭揚研究員到校做題為《高職院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的思考🔟:背景·要求·趨勢》的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由學校常務副校長韓芳主持,副校長胡曉暉和各院♿、系🍏😡、部主任及中青年教師聆聽了講座。
郭揚研究員首先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入手,圍繞“總體原則”“對職教類教學成果的要求”“職教類教學成果的主要涵蓋面”“《推薦書》的內容”“評審工作”等方面對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申報進行了清晰而全面的講解🗽🗜。強調申報、立項時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並將此作為基本前提和切入點💔。在推薦書的書寫要時要註意邏輯起點,在內容上著重強調要從“教學”問題出發采用具體的“教學”方法來解決相應的“教學”問題😑。隨後,在對“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論證解析中,通過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發布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文件👩🏿🏭,探討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前世今生。他指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已將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轉化為施工藍圖,並確定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認識前提:“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具體講解“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與外延時,他介紹了國外不同的職業教育模式,並指出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就是高等職業教育。1980年伴隨部分地方職業大學創立🏂🏻,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概念誕生,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標誌著職業教育發展的裏程碑。在此,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概念和實體在國家法律層面得到了確認,從法律上承認高等職業教育中國屬於第一家。高等職業教育作為中國特色就是用全日製高等教育的資源來發展職業教育。在講到“現代職業教育”時,“產教融合”已成為對近百年來形成“大職業教育”觀直面現實的正面回應🔡,同時也明確指出“產教融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指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最後🪲,他還以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課題研究立項為例🛠,介紹了基層院校教科研選題的幾個要點,具體講解了教科研課題開展研究的一般步驟和要求,強調內容要簡明扼要(忌貪大求全)、方法要以工帶研(忌以工代研)、表述要觀點鮮明(忌概念羅列)、分析要有所歸納(忌數據堆砌)🧑🏽💼、求證要自圓其說(忌照搬他人)🙁、對策要“可操作”(忌“真大空”),教師科研是手段,目的在於素質提升。
與會教師們在聆聽了郭揚研究員的講座,紛紛表示此次講座收獲很大,在教科研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思考😬🧖🏿♂️,受益匪淺🧑🏿💻。
最後🟨🧋,常務副校長韓芳在總結講話中談到,今後教師無論在進行教學改革還是科研成果申報,要始終把握好“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這一重要特征🎈,要堅持問題導向,要圍繞“職業教育”領域教學改革理論、方法、路徑的探究進行展開💲。在申報日常課題或獎項時🏊🏿♂️,要緊扣鮮明的職業特色,可將“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作為重要主題🧔🏿♂️。
(供稿部門:科研設備處)